×

我取消所有KPI后,网站月收入从1.5万美元涨到2.2万

hqy hqy 发表于2025-11-13 00:50:05 浏览8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2022年初,我给自己立了个flag:"年底前Adsense月入必须突破1.2万刀!"

当时我满怀信心,毕竟2021年已经达到了8000刀,再增长50%应该不难吧?我甚至做了详细的执行计划,把目标拆解到每个月、每周、甚至每天该做什么。

结果呢?接下来的半年我过得痛苦极了。

图片

被KPI绑架的日子

每天早上醒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Google Analytics看昨天的数据。如果数据好一点,心情就好一点;数据差了,一整天都提不起劲。

为了完成目标,我开始做一些明知道不对但"能见效"的事:

第一件蠢事:疯狂堆广告

我把原本一篇文章3个广告位增加到了7个,页面顶部、中间、底部全是广告。短期内RPM确实涨了20%,但用户体验简直糟透了。

有个用户在评论区说:"这网站现在打开跟逛菜市场一样,到处都是叫卖的。"当时我还安慰自己说"这是必要的成本",现在想想真的很可笑。

结果就是跳出率从35%飙升到52%,用户平均停留时间从4分钟降到2分钟。搜索引擎也不傻,两个月后我的主力站排名开始下滑。

第二件蠢事:盲目追热点

看到什么话题火就写什么,完全不管是不是自己擅长的领域。有一次看到"Web3"很火,我连基本概念都没搞清楚就写了5篇相关文章。

结果呢?文章质量参差不齐,既没有深度也没有见解,纯粹是在凑字数。这些文章不但没带来什么流量,反而拉低了整个网站的内容质量。

最尴尬的是有个读者留言:"作者你真的懂Web3吗?建议先去学习一下基础知识。"那一刻我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第三件蠢事:疯狂扩张网站

我想着"多一个站就多一份收入",于是在半年内上线了15个新站。结果精力完全不够用,每个站都是半死不活的状态。

原本经营得不错的几个老站也因为疏于维护,流量开始下滑。我就像一个杂耍演员,拼命想同时转10个盘子,结果一个都没转好。

到了2022年6月,我的Adsense收入不但没涨,反而从8000刀掉到了6000刀。

凌晨三点的崩溃

记得特别清楚,2022年7月的一个凌晨,我又失眠了。

躺在床上反复想:为什么我这么努力,收入反而下降了?是不是我的方法有问题?

突然想起前段时间看到的纳瓦尔的一句话:"从期待中解脱。"

当时没太理解是什么意思,那天晚上我突然懂了——我一直在为了一个数字而工作,而不是为了做好事情本身。

我问自己几个问题:

  • 如果没有收入目标,我还会这样焦虑吗?
  • 这半年我做的事情,有哪些是真正让我兴奋的?
  • 如果明天就能财务自由,我还会继续做现在的事吗?

答案让我很沮丧:这半年我几乎没做过一件真正让自己开心的事,全是为了完成KPI而硬着头皮做的。

第二天早上,我做了一个决定:删掉所有KPI。

重新定义工作方式

我把原本的计划表全删了,改成了一个极简的原则:"每天只做一件让自己真正兴奋的事。"

不需要多,就一件。可以是:

  • 深度拆解一个竞品网站(享受侦探般的乐趣)
  • 优化一个老站的用户体验(看到数据变好就开心)
  • 测试一个新的工具(满足geek的好奇心)
  • 写一篇自己真正想写的文章(而不是为了SEO)

举个例子,有天我突然对一个做得很成功的图片站特别好奇,就花了整整一天时间去研究它。

我分析了它的流量来源、内容结构、用户互动方式、变现模式,甚至用SimilarWeb追踪了它最近一年的流量变化趋势。

晚上整理笔记的时候,我发现了3个之前从没注意到的优化点:

  1. 他们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内链结构,能让用户在站内停留更长时间
  2. 图片加载采用了懒加载+渐进式显示,既快又美观
  3. 评论区有个"每日最佳评论"的设计,极大地提升了用户参与度

这些发现让我特别兴奋,我立刻应用到了自己的主力站上。

神奇的连锁反应

有意思的是,当我不再盯着数据看,不再为KPI焦虑的时候,反而开始做出了一些真正有价值的事。

变化一:内容质量大幅提升

因为不用追热点,我可以专注写自己真正有感触的东西。

比如我写了一篇关于"如何用AI工具提升网站运营效率"的文章,从选题、资料收集到写作,前后花了一周时间。但因为是真实经验,文章特别有说服力。

这篇文章发出后,自然外链数量达到了150+,是我之前平均水平的5倍。更重要的是,很多行业内的人开始关注我,带来了不少合作机会。

再比如,我开始定期更新一个"网站拆解"系列,每期深度分析一个优秀网站。虽然写得很慢,一个月才2-3篇,但每篇都是精品。

现在这个系列已经成了我的招牌内容,很多读者专门为了看拆解系列而订阅我的邮件列表。

变化二:用户体验显著改善

我开始真正站在用户角度思考问题。

广告位从7个减回了3个,但位置更合理,不会打断阅读。RPM虽然短期内降了10%,但跳出率从52%降到了38%,停留时长从2分钟涨到了5分钟。

我还优化了移动端的阅读体验。把原本密密麻麻的长段落拆成短句,增加了小标题和图表,阅读起来轻松多了。

有个用户留言说:"这个网站是我见过为数不多的,真的在认真做内容的。"看到这条评论的时候,我比看到收入数据上涨还开心。

变化三:发现了新的增长点

因为心态放松了,我开始有时间和精力去探索一些新东西。

比如我发现语音搜索的流量在快速增长,但很少有人专门针对这个优化。于是我花了两周时间研究语音搜索的特点,调整了内容结构。

现在我的几个主力站,通过语音搜索来的流量也在上升。

还有一次,我无意中发现某个细分领域的AI工具站竞争很小,但需求很旺盛。我立刻上线了一个测试站,两个月就做到了日IP 1000+。

这些机会都是在我不再被KPI束缚,有时间"闲逛"的时候发现的。

数字会说话

到了2022年底,我重新打开财务数据,自己都吓了一跳:

  • Adsense月收入:从8000刀降到6000刀,年底涨到了1万刀
  • 联盟营销收入:从2000刀涨到了4000刀
  • 付费订阅:从5000刀涨到了7000刀
  • 总月收入:从1.5万刀涨到了2.2万刀,增长了46.67%

更重要的是收入结构更健康了:

  • 核心站点贡献了60%的收入,而不是分散在一堆半死不活的小站上
  • 用户留存率提升了40%
  • 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开始有企业主动找我合作

如果我当初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冲KPI",绝对不可能有这样的结果。

为什么会这样?

后来我反复思考,为什么取消目标反而达到了更好的效果?

原因一:短期思维 vs 长期价值

设定KPI本身没错,但很容易让人陷入短期思维。为了完成这个月的目标,我会选择那些"立竿见影"但可能伤害长期利益的做法。

而当我放弃KPI,专注做"对的事"时,虽然见效慢,但积累的是真正有价值的资产——内容质量、用户信任、品牌影响力。

这就像种树,你天天量树干有没有长粗,不如好好浇水施肥。时间到了,树自然会长大。

原因二:内在动力 vs 外在压力

带着KPI工作,我的动力来源是"完成任务",这是一种外在压力。一旦压力过大,创造力就会被抑制。

而做"让自己兴奋的事",动力来源是内在的好奇心和成就感。这种状态下,我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

我发现一个规律:那些真正成功的项目,往往是我完全沉浸其中、忘记时间的时候做出来的。而那些硬着头皮完成的任务,大多反响平平。

原因三:线性思维 vs 复合效应

设定"增长30%"这样的目标,本质上是线性思维——认为只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就能获得相应的回报。

但互联网项目往往不是线性的,而是指数级的。一篇爆款文章带来的价值,可能超过100篇平庸的文章。

当我不再追求数量,而是专注质量时,反而创造出了更多"非线性"的增长机会。

这不是鸡汤,是经验

我知道有些人可能会说:"这不就是反鸡汤吗?不设目标怎么能成功?"

但我想说的不是"完全不要目标",而是:

不要让目标成为枷锁。

目标可以有,但应该是"指南针"而不是"考核表"。它指引方向,但不应该限制你的选择和创造力。

具体来说:

  1. 不要设定过于具体的数字目标(比如"必须达到2万刀")
  2. 而是设定方向性的目标(比如"持续提升内容质量和用户体验")
  3. 然后每天做一些真正推动这个方向的事情
  4. 相信复利效应,给时间一些时间

不要为了明天牺牲今天。

这是纳瓦尔说的"从期待中解脱"的核心意思。

如果我为了年底的目标,让自己每天都过得痛苦,那即使最后达成了目标,又有什么意义呢?

更何况,这种状态下往往反而达不成目标。

反过来,如果我每天都在做让自己兴奋的事,那么今天本身就是有价值的,不需要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未来而牺牲。

而恰恰是这种状态,才能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

现在的工作方式

现在我的工作方式是这样的:

每周一,我会问自己一个问题:"这周有什么事情让我特别想做?"

可能是:

  • 深度拆解一个新发现的优质网站
  • 优化某个老站的某个功能
  • 尝试一个新的AI工具
  • 写一篇酝酿已久的文章
  • 甚至只是整理一下资料库

然后我会在周历上标注:周一:XX项目深度拆解日 周三:用户体验优化日
周五:新工具测试日

注意,我不会给自己定"今天必须完成XX"这样的硬性任务,而是给每天设定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范围内,做到哪里算哪里,完全凭感觉和状态。

有时候状态好,一天能完成很多事;有时候状态不好,就做点轻松的事情,不强求自己。

最重要的是:我允许自己"浪费时间"。

比如有时候我会花半天时间研究一个跟赚钱无关的技术,纯粹是因为好奇。

以前我会觉得这是在浪费时间,但现在我发现,恰恰是这些"无用"的探索,经常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就像我之前研究语音搜索,最初只是因为好奇,结果发现了一个大机会。

一些具体建议

如果你也感觉被KPI压得喘不过气,可以试试这些方法:

1. 做一次"工作审计"

列出你最近一个月做的所有事情,然后诚实地问自己:

  • 哪些是真正让你兴奋的?
  • 哪些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 哪些其实可以不做?

你会发现,很多"必须做"的事情其实没那么重要。

2. 设定"负面目标"

与其设定"必须达到XX",不如设定"绝不做XX"。

比如:

  • 绝不为了KPI而牺牲内容质量
  • 绝不做让自己痛苦的事超过一周
  • 绝不盲目追热点

这样反而能保护住最核心的东西。

3. 建立"兴奋清单"

准备一个笔记本,随时记录让你兴奋的想法和项目。

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从这个清单里挑一个,而不是从"任务清单"里硬着头皮挑。

4. 给自己"留白时间"

每周留出至少半天时间,不做任何"正事",只是探索、学习、思考。

这个时间看似"浪费"了,但往往能带来最大的创造性突破。

5. 关注过程指标而非结果指标

与其盯着"收入涨了多少",不如关注:

  • 今天写的文章自己满意吗?
  • 用户反馈好吗?
  • 学到了什么新东西?

这些过程指标才是真正能控制的,而好的过程自然会带来好的结果。

写在最后

纳瓦尔说:"从期待中解脱",不是说不要有追求,而是不要被追求绑架。

当你真正享受现在做的事情,当你每天都在做让自己兴奋的事,结果往往会超出预期。

如果你现在也感到焦虑和疲惫,不妨试试放下那些数字目标,问问自己:"今天有什么事情让我真正想做?"

说不定,这会成为你的转折点。

就像我在2022年7月的那个凌晨,做出的那个"删掉所有KPI"的决定一样。


打赏

本文链接:https://kinber.cn/post/5915.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推荐本站淘宝优惠价购买喜欢的宝贝:

image.png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