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顾日本失落一代,返乡就业潮的教训

hqy hqy 发表于2024-12-11 16:33:07 浏览50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图片

2022年以来,伴随着一二线城市失业潮的愈演愈烈,年轻人要不要回老家工作的话题越来越火热。很多人开始讨论逃离一线城市,回到自己的家乡就业。
而这也恰恰是日本90年代人那批年轻人的选择。
因此本期我想重新回顾,当年日本返乡就业潮,给我们留下的经验教训,寻找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参考意义

图片

经济崩溃后的城市就业困局
1992年日本经济增长率下跌至0.9%,高速发展的城市经济被瞬间按下停止键,由于增长的戛然而止,泡沫经济时期吸纳海量年轻人就业的三大都市,马上迎来了严重的劳动力过剩。
至1993年三大都市的求职总人数是岗位数量的1.46倍。即所有岗位都招聘完成也只能消化70%的求职者。
一个严峻的问题摆在全社会面前,过去快速增长的经济能够承受海量年轻人到大都市工作,但此时经济增长不再持续但海量青年却依然滞留在大都市圈。要知道泡沫经济时期仅东京每年就涌入超过12万年轻人,各大城市的青年失业率开始快速上升。
在此背景下,日本政府启动了一系列举措用以分流城市人口,鼓励年轻人返乡就业。而后来这一系列举措被统称为日本乡村振兴计划。
根据农林省统计,整个乡村振兴计划期间总计有四百万人回到乡村就业,东京连续三年人口负增长,短时间内缓解了城市就业压力。但从后来的数据来看,乡村振兴运动仅维持了7年时间就匆匆宣告结束
此后海量年轻人回流都市,此时恰逢我在上期视频说的,日本金融大爆炸后的企业破产潮。海量返城人口与城市失业潮同时叠加,直接引爆了日本在2000年的超级就业危机,后来2000年至2003年的三年,也被日本社会称为超级就业冰河时期,意指泡沫破裂以后日本就业最困难时期。
那么为何看似美好的年轻人返乡就业潮,最后却诱发了日本的就业危机。
其实日本为什么会启动这一轮乡村振兴计划,还有一个原因是希望通过大基建来刺激经济。过去20年日本核心都市圈已经基本完成建设,因此这一轮刺激只能将乡村作为基建的蓄水池。因为这既能快速创造就业岗位降低失业率,还能够分流城市人口。
但谁曾想后来经济迟迟没有恢复,海量人口的持续返乡,政府只能不断维持基建规模,最终乡村无法承受过剩的人口,导致了后来著名的平成大合并,大合并后日本乡村一半的基层岗位消失,无数年轻人被迫回到大城市沦落为漂流一族
这个我们稍后再说,我们先说说日本是如何刺激年轻人返乡就业的,对今天的我们有何借鉴意义。

图片

第一轮返乡潮:乡村大基建计划
1992年日本政府推出著名的乡村基建振兴法案,而经历了20年房地产高速发展的我们,都已经知道基建对于就业的带动效应。
根据大藏省统计,1992年至1995年有25万亿日元流向乡村基建市场,建筑从业者成为了这一轮最大的受益者
从数据来看,在90年六大都市房地产断崖式崩盘的情况下,建筑业从业者反而从泡沫前的510万人,逆势增长到1997年的700万人,成为了泡沫破裂前7年日本从业人数增长最快的行业。至1995年第一轮乡村基建投资完成,据日本总务省统计在1992年至1995年期间,每年有70万人从都市圈向非都市圈转移,建筑行业从业者占比超过一半。
在大基建的刺激下,当时间来到1995年,其GDP增长终于回到2%以上。但此时核心都市失业率依然超过3.5%,城市的就业压力依然巨大。
因此决策层只能选择继续进行大基建计划以分流城市过剩的年轻人。
其实日本政府怎么可能不知道乡村大基建的危害,其1995年的经济白皮书已经明确指出:过量的基建投资并没有被有效用于民生建设,其对于国民经济增长的刺激效果已经十分微弱。并且每个地区为了尽可能争取到基建预算,大量的无效建造项目被提出与实施,乡村大基建计划演变成了各个地区利益党团的肥肉。
后来日本社会形容这是用混凝土将乡村重新包裹了一遍,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全日本55%的海岸线都被混凝土覆盖。
但日本当时陷入了两难抉择,如果马上停止基建,则通过基建创造的海量乡村岗位就会迅速消失,此时核心都市圈不可能承受如此多的人口转移。而如果继续采用大基建刺激则还能够延缓一段时间,以等待经济的好转。

图片

第二轮返乡潮:乡村旅游振兴
1995年在持续高压的城市失业率下,政府只能继续刺激乡村就业市场,只是这一轮从基础建设转为乡村旅游投资。当年推出乡村休闲促进法,鼓励民间资本在乡村建设度假村等休闲设施。
此后乡村旅游马上成为日本最大的投资风口,而日本银行恰好苦于无人贷款,因此海量的银行贷款也马上涌入乡村旅游行业
海量贷款进一步刺激了乡村旅游市场项目,根据日本旅游局数据,法案推出6个月后,新增开工了109个大中型度假村,至1998年全国仅滑雪场就有700座,几乎每个乡村都在发展特色旅游项目。
其实这两年我们文化旅游行业的火热想必大家都已经感受到了,其实本质上也是在房地产信贷持续萎靡的情况下,为了刺激经济投资,民间资本与政府资本共同参与的结果。
而这一轮乡村旅游潮,同样带动了海量人口返乡就业,但与之前大基建带动建筑业人回流不同,这一轮乡村旅游热潮带动的是大量服务业人口返乡
1996年各项新建旅游项目开始进入实际运营阶段,乡村中高附加值的旅游业收入开始增加,日本城乡之间的贫富差距开始迅速被缩小。
至1997年得益于旅游业的收益,日本农村家庭可支配收入达到历史最高值,恰逢城市处于97年金融危机后的裁员降薪潮,日本农村收入达到了城市工人家庭的1.26倍,这更进一步刺激了民众的返乡就业意愿。
其实在整个就业冰河时期,为什么会有大量的年轻人返乡就业。因为一边是都市圈高昂的生活成本与失业率让他们无法喘息,而另一边则是回到自己的故乡还能够享受因为基建带来高收入,很多人都会选择放弃城市的生活重新回到家乡。
试想在一个在一线城市没房没车的孩子,在老家拿到一个比现在工资高的工作,任谁都会十分心动,毫不犹豫的回去。
但我们不要忘记了命运给你的礼物,其实早就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要知道整个日本的返乡就业潮都是建立在巨量的基建投资与海量民间资本之上的。其中很多岗位都是通过人为创造出来的,一旦投资停止这些岗位就会迅速消亡。
1998年随着亚洲金融的进一步冲击,日本迎来了泡沫破裂以后最大的破产潮,日本政府被迫超发海量债务用以拯救城市中倒闭的企业。
而对于乡村来说则带来了两个巨大的冲击,第一是海量基建资本从乡村抽离用以挽救倒闭企业。第二则是大量通过银行贷款修建的度假村,因为银行体系的破产同样迎来了倒闭潮。简单来说乡村这套长期依赖举债基建的模式无法运行,由此用大基建营造出来的乡村就业繁荣开始破裂。
至1999年日本终于出现了严重的地方债务危机,当年各地债务总额达到了恐怖的180万亿日元,是1989年的3倍。仅仅10年日本各地就新增了120万亿债务。在巨大的债务压力下,别说是继续承担各类基础设施的运营费用,很多日本乡村甚至丧失了基本的偿债能力,只能依靠中央的财政支援维持运转。
根据官方厅统计,1999年有20%的乡村,其中央援助占到每年财政收入的50%以上,很多乡村已经无法创造收入,但中央政府依然要支付高昂的运营费用。但要知道中央财政此时也已经十分困难,海量的城市企业也需要中央财政援助。
在这样财政极度困难的情况下,减少财政支出与缩减各地岗位成为了必然的选择。
于是从2000年开始日本政府终于下定决心,启动了那场后来被无数人所诟病,也被无数人认为是拯救了日本乡村的,平成大合并

图片

返乡潮终局:平成大合并
如今平成大合并在日本依然是一个很有争议的话题,我们今天不进行评价。但要知道平成大合并虽然拯救了日本乡村财政,但过去吃着财政饭的人,尤其是90年代就业返乡潮的年轻人们就没有人去拯救了
2000年以后,日本在短短7年时间将原有的3200个乡村合并缩减至1700个,同时47%的基层机构也在这一轮合并潮中消失。
根据日本官房厅统计,大合并完成后全国仅人事支出一项,每年就减少了1.8万亿日元,由此可见这一轮合并潮中减少的基层岗位数量,事实上平成大合并在日本还有另一个名字,叫做平成雪崩。意指在那一轮的合并潮中,很多人就像遇到雪崩一样,根本无法躲避就被裹挟其中
随着平成大合并的开始,日本90年代的就业返乡潮被正式划上句号,海量乡村就业者重新回到都市。2001年东京的人口净流入时隔12年重新回到12万人以上,此后一路上涨至2007年突破了16万。
要知道2000年日本的城市刚刚经历了金融机构破产潮的洗礼,此时又加上如此巨量的人口返城,日本失业率直接突破5%,各大都市圈充满了等待就业的人群,而后来这段时间也被日本称为超级就业冰河时期。
此时的日本城市别说高薪的工作了,就是正式稳定的工作也是寥寥无几。超级就业冰河时期,日本的劳务派遣市场规模每年上涨30%,而这批回到城市工作的年轻人们,一般也都是从事这类低薪且不稳定的劳务派遣工作。
根据日经新闻2002年的报道,平成大合并后的返城者,部分甚至在从事便利店员工这样的低薪工作,要知道他们很多人曾经都是名牌大学生,可如今回到城市却只能从事这样低薪且没有前途的工作。
后来这些出生在非一线城市,生活在东京却只能通过打零工生存的年轻人,被日本社会称为漂流一族。2006年随着NHK纪录片穷忙族的播出,以这群人为原型创作的工作漂流与中年漂流,成为了日本的畅销书系列。

因为在大城市没有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又无法回到自己长大的故乡,被迫放弃婚姻生育与房产,最后面对不断失去一切的人生,成了那批人最真实的写照。
中年漂流

可以说从时代的角度来看,他们是小镇青年通往大城市的最后一代人。在他们此前的一代人已经完成了在大都市的原始积累,而在他们后一代的人已经充分意识大城市生存艰难,从而主动选择了平淡的人生剧本。
2021年随着花束般的爱情这部电影在日本爆火,这部由东京爱情故事编剧坂元裕二,时隔30年撰写的故事再次引起了全日本的社会大讨论。这两部剧都讲述的是乡下孩子与东京女孩的恋爱故事。只是30年前我们看到的是在东京的拼搏奋斗,而30年后我们则看到的年轻人在大城市不断碰壁后最终选择离开的故事。
这相隔的30年,也恰恰是三代年轻人心态的转变。


打赏

本文链接:https://www.kinber.cn/post/4113.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推荐本站淘宝优惠价购买喜欢的宝贝:

image.png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