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朋友开始热烈的讨论起来,有人很乐观认为这是改变的开始,也有人觉得这就是走一个形式。不管怎么说,也算看到政府针对这个问题开始有行动了。
其实996最残酷的一点是:年纪大的人很容易被无情淘汰。中国互联网的35岁危机是和996盛行分不开的。
996对于打工人来说,绝不可能常态化!
为什么不能常态化?**从生理规律上看,脑力劳动者如果不以进ICU为目标,那么每天能够认真投入的时间,八小时也就到极限了。**人毕竟不是机器,是血肉之躯!
但中国老板普遍希望程序们996,别激动别骂,这是残酷的现实。
同时中国老板们偏爱年轻人,为什么?很简单,老了之后,你舔活速度显然没有年轻人来的卖力,来的凶猛!长年累月的辛苦劳作,已经让你这颗螺丝钉生锈甚至发霉了!如果你是老板,这个时候你还要支付比年轻人多2倍的薪资,你怎么选?
更别提,年纪这么大的你,还有各种猝死风险,拿最近的pdd猝死事件来说,在超级大小周(996+997)的压力下,这么年轻的女孩都猝死了,更何况40岁的一线码农?那猝死率该得多高了?企业的商誉还要不要了?
显然,资本家一定会作出最商业最正确的选择:年轻人,甚至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这些最新鲜的韭菜才是他们的最爱。
所以,对于打工人尤其程序员而言,996本身反而不是最大问题,最大问题是我们如何跨越大龄危机。
相比等待环境发生改变,不如主动思考清楚这个问题。
想起去年写过的一篇旧文,再次分享给大家,讲的是我身边五个大龄程序员的故事,绝对真实的经历分享,有洋哥的同学、朋友、下属,他们都成功的跨越了35岁危机,希望他们的经历对大家有一点点启发:
1.沉迷是一种力量
第一次见老李是10年前参加人人网的面试,他是面试官,那个时候老李35岁,担任后端leader。入职后,我发现,他用于做管理的时间不多,90%时间在疯狂编码。
老李基本没有社交,上班就是撸代码,下班就是回家带孩子。他对优秀的工程师容忍度极高,对差一点的完全没耐心。
偶尔能听见他训斥下属的吵闹声:“这个类写成这样,你没看代码规范吗?”、“这个线程池不能这么用,给你说多少次了!”、“是你没听清楚还是我没讲清楚?不能这么干!”。
一次下班,和他一起回家,一路上给我讲各种编程技巧和方法论,我听的听的津津有味。聊了差不多半小时,心想可以换个话题了,于是我问:“您周末娱乐都干些什么呢?”,他是这样回答的:“我会去看些开源代码,自己改着玩很有趣”。那一刻,空气都凝固了,这话我实在没法接下去了。
后来有一天,老李上班拍桌子,暴怒之后冲了出去。大家一脸懵逼,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大Boss批评他不懂管理,只知道埋头写代码。
几年前,和他在微信聊了一次。他去了一家创业公司做技术负责人,我很好奇,很想知道这次他是怎么做管理的。
我问他:“您现在是怎么带团队的”,这一问不要紧,聊了半小时。从Flutter的优越性到微服务的落地,再到Google出了什么新技术,顺带鄙视了一些还在用落后技术的公司。一顿硬核技术科普下来,收获挺大,但是管理这两个字?嗯,不存在的。
我现在理解了,他压根就不关心管理,聚集一帮极客跟他一起成长战斗才是最开心的事情。
老李今年快50了,前不久和其他人聊起他,大家都感叹,这老哥战斗力太强了,真是那种一顶十的程序员。
有时候,沉迷是一种力量,焦虑?不存在的…
想起A君给我说的那句:“我要开心coding到80!”。我真心相信他能做到。
2.不服就是干
这次说说我的好朋友老王,今年40岁,曾经鹅场的高级工程师,7年前,晋升失败一怒之下开启了创业之路。
我们是在CSDN论坛上认识的,他帮我解决了一个底层操作系统级的防劫持问题。后来经常问他一些排查线上故障的方法论、微服务怎么拆分、如何做出能抗更高并发的架构,他都非常耐心的指导我,他还有句口头禅:不服就是干!
老王出来创业没拿融资,自己投了100万。团队5个人,挤在一个很小的民房。创业期间找他喝酒,他告诉我:“我一定要改变世界,否则我会被世界改变”。
一年后,再次去找他喝酒,这次他脸色灰暗,人也非常低迷。原来前期100万烧完,又投入了50万积蓄,项目还是没有做成。酒过半巡,他突然抱着我哭了起来,我这才得知因为积蓄全部烧完,他女朋友已经和他分手了。
再后来,他回到大厂当程序员,级别薪资跟创业前相差无几。谈起创业经历,我为他惋惜,而他并不后悔。
两年前,他开始炒比特币,炒着炒着嫌这些交易平台做得都不够好,于是空余时间动手做了一个交易平台。
去年,老王告诉我,他的交易平台融资500万,再次出来创业。第二次创业,他已平和很多,没有豪言壮语,让公司活下去是最大目标。
今年听说老王的公司已经快30人了,为他祝福,相信他一定能改变世界。
有时候,我们需要点不服就是干的精神!
3.反焦虑
这次上场的是老于,硕士师兄,40岁。老于是一名大厂总监,他花了四年时间跳了三次才来到当下的这家大厂扎根下来,带100人团队,每个月安安稳稳拿高薪,不用担心公司倒闭的风险。
以老于的专业技能和学历背景、工作经历,其实完全不需要担心没工作。可他总是莫名担忧,害怕自己没有创造更多价值。
100人的团队不是那么好带,除了技术之外还需要精通业务产品、精通组织流程、掌握良好的沟通推动技巧、在大厂还需要明争暗斗。
一次和老于聊天,他感叹到:“还是写代码有安全感,做管理不仅心累还觉得自己没创造价值”,可不是,这种焦虑几年前我也感同深受。
大厂的高P看起来风光无比,其实要跳槽也不容易,毕竟中小公司能接得住大厂高P薪资期权总包的,并不多。
有时候,不是现在取得了成就就会开心,决定因素是你未来会不会更好,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仅不会开心还有可能带来焦虑。
老于就陷入这种焦虑当中,总是担心未来的上升空间和40岁以后的收入。特别是大厂还有年龄线的要求,到一定年龄不能晋升就有可能被淘汰。
有一段时间,公司领导层波动,他面临被连带的危险,甚至需要依靠抗抑郁的药物。但最终他依靠持续有规律的运动和学习新领域克服过来。
老于给我提的最多的话:**“反焦虑很重要”,**是啊,真的重要,从C君身上我真正学到了一点:无论你是否能成功,首先要反焦虑。
4.舍命狂奔
这次要说的是清华MBA同学老全,39岁。他在通讯行业干了10多年,超级专家那种,带十人团队。
问起他读MBA的原因,他很坚定的说:“我对投资非常感兴趣,就是为了转行投资才这么大年纪了还选择读书”。
清华MBA课程安排的很紧张,我们都是六日班,也就周六半天周日全天,而他公司的工作非常忙,几乎996,但从没见过他迟到过一次。
三年时光,老全在跟时间赛跑,小组讨论、企业访谈、课程作业,他都完成的堪称完美。有一次我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拼?他说,当你笃定一件事,确定一个目标,那剩下的只有舍命狂奔。
毕业后,老全如愿以偿加入一家投行,当上了投资人。有一次很好奇的问他投资人的收入,他告诉我刚入行薪资很低,只有之前做架构师带团队的1/3。但他说这话的时候,一脸幸福感。
去年老全已经晋升为所在机构的合伙人级别,为他感到开心。
5.接受现实
最后上场的是老同事老张,41岁。他是那种职场老黄牛。属于领导让做什么就做什么的人,任劳任怨勤勤恳恳,但个人成长一直比较缓慢。
前几年开始E君就不太顺了,因为编码能力一直没有达到高级或者架构师水平。他其实一直在跟年轻人拼体力,而随着年龄增大,是真拼不过了。我和他经常讨论的话题是颈椎病如何康复。
去年老张所在公司效益不太好,领导决定裁员,他进入了优化名单。被优化后,他休息整顿了好久,将原来90kg的体重减到现在的75kg,颈椎病也恢复不少。再开始找工作,大概花了几个月时间,他终于找到了一个不那么满意的Offer。
听到他找到下家的消息,我还挺为他开心的,因为这个过程我也帮他各种投简历,但大佬朋友们一听说41岁还是中级水平,都不太愿意给面试机会。
没想到过了半年,我和他吃饭,他对我说:“洋哥,我没有入职这家公司,我想明白了,继续做程序员对我来说没意义。我拿积蓄开了个小店”,刚听到消息,我非常惋惜,编码十多年最后却去做小生意,在我眼里就是逃兵。
直到最近去他小店玩,我才发现,这也是另一种好的生活。他开的是一个小型亲子游乐园,带上小孩,一边陪小孩一边工作,月收入也不差,养家完全没问题。这一瞬间,我产生了一种羡慕的情绪。
有时候,接受现实然后重新出发,未尝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最后的话
程序员不是一个「银发职业」,但也绝不是如某些贩卖焦虑的自媒体宣传的那样:35岁危机,40岁失业。
40岁的程序员有的做了大厂中高管、有的成了小公司联创、有的成了连续创业者、还有的转行投资金融、也有人继续坚持写代码战斗在一线。
不可否认,有一部分人会被行业淘汰出局,但互联网的老年人在其他行业恐怕还是年轻人,接受现实,人生再起航完全没问题。
最重要的是,我们不能因为年纪的增长而焦虑,因为焦虑本身除了干扰我们成长,没有任何意义。
尽最大努力,做最好打算,但接受最坏的结果。在这个复杂多变的社会,反焦虑、不断提升认知,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技能将永远重要。
本文链接:https://www.kinber.cn/post/3787.html 转载需授权!
推荐本站淘宝优惠价购买喜欢的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