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Mware ESXi6.7 Teaming 分析与故障一则

hqy hqy 发表于2023-02-27 17:16:44 浏览236 评论0

抢沙发发表评论

先说故障:

在一个VC内新建了一个虚拟端口组,VLAN 129,并未做其他任何配置。交换机与ESXi服务器之间有两个端口互联,交换机端口配置为聚合。之前该VC内其他VLAN运行正常。故障现象为新增的VLAN内的两台主机,向外访问正常,但客户端无法正常访问VLAN 129内的服务器,ping丢包严重,随便中断交换机与ESXi主机之间的任一端口,网络访问恢复正常。故确认该故障肯定与交换机上的端口聚合配置有关。


背景知识---ESXi交换机的Load Balancing机制

在ESXi6.7环境下,ESXi有5种负载均衡机制,其实这个机制从15年开始就几乎没有再发生变化了,所以这篇文档应该也适用于之前的ESXi版本。

  1. Route Base on Originating Virtual Port,基于初始的虚拟端口

这个模式很好理解,这台虚拟机的第一个流量是从哪个uplink走的,那么这台虚拟机未来的所有流量都将通过这个uplink。

怎么确定第一个报文走哪个uplink呢?通过虚拟机的Port ID和NIC Teaming的uplink数量来进行计算。虚拟机的Port ID在以下情况下会发生改变,分别是关机,迁移和删除,也就是说只要虚拟机一直运行在一台ESXi上,使用这种负载均衡机制下,这台虚拟机的数据流将永远只跑在一个物理端口上。

优点:

  • 如果虚拟网卡(口)数量多余物理网卡(口)数量,那么这种分配方式总是平均的。

  • 资源消耗低,因为虚拟机只计算一次uplink端口即可,除非重启,迁移和删除。

  • 不用修改物理交换机的配置。这点其实是最吸引人的,物理交换机的端口几乎只需要配置一个trunk和vlan修剪,关闭STP或者开启PortFast就好,配置风险非常低。

缺点:

  • 负载不均衡。虚拟交换机不会感知流量,有可能出现ESXi的一个物理端口流量已经爆掉,但其他端口没流量的极端情况。

  • 虚拟机的带宽被一个物理端口的速率限制了。

总结:懒人配置首选,不易出错,但性能也不高,不亏是ESXi的默认选项。

2. Route Base on Source MAC Hash,基于源MAC地址HASH

与上面一种方式类似,只是现在会对每一个数据包进行检查,检查数据包的源MAC,并确认uplink。

优点:

  • 更均衡,因为每一个包都会被检查MAC地址。但我觉得这个理由很牵强,除非一个虚拟网卡有多个MAC地址,否则MAC和第一种方式里的Port ID一样,都是唯一标识一台虚拟机网卡的信息,不存在更均衡的现象。

  • 流量固定。只要这台虚拟机还在这台ESXi上,那么即使它重启了,它的数据流量还是经过固定的uplink。

  • 不用修改物理交换机的配置

缺点:

  • 如果虚拟机只有一个MAC地址,那么它的带宽也被物理端口的速率所限制。

  • 高资源占用,毕竟每个包的MAC地址都要看一遍。

  • 虚拟交换机无法感知流量。

总结:不做推荐的一种方式,可能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有用,但性能不高,损耗略大。

3. Route Base on IP Hash,基于IP HASH

基于源IP和目的IP的负载均衡。虚拟交换机检查每一个数据包的源IP和目的IP地址,并执行XOR运算,之后再与网卡数量进行以此计算,得出一个0至网卡数量-1之间的值,该值则是这个数据包将发送出去的网卡编号。对于非IP数据包则取其中32bit数据进行计算。

这个方式在IP地址较多的环境内,可以有效利用该ESXi上几乎所有的带宽资源。但在较小环境内,比方说一台web前端服务器和一台数据库服务器,由于它们的源和目的IP地址不会发生改变,它们之间的流量几乎只会跑在一个uplink上,并不能完全利用所有带宽。

配置要求:

  • ESXi主机只能与一台交换机或者堆叠的交换机之间进行IP Hash。堆叠包括虚拟堆叠。

  • ESXi主机只支持静态的802.3ad,标准虚拟交换机只支持静态的Etherchannel。这个说法很迷,我要去确认下,意思是分布式虚拟交换机只支持LACP,而静态虚拟交换机只支持Etherchannel么?

优点:

  • 负载更加均衡。嗯,终于可以把一台虚拟机一块网卡的流量分配到不同的uplink上了。

  • 与多IP地址进行通讯时,更高的吞吐。

缺点:

  • 高负载,因为每个包都要拆开来看一眼。

  • 虚拟交换机不感知uplink的实际负载。

  • 需要修改交换机配置及更复杂的故障排错。这点是最伤的,尤其是对于做了虚拟堆叠的交换机,本来就已经有几百个接口了,现在每个ESXi主机还要再多出来一个端口,有些品牌的交换机还很难查聚合口对应的物理端口,简直了。

4. Route Based on Physical NIC Load,基于物理网卡负载

虚拟交换机先基于Originating Virtual Port来进行流量转发,然后每隔30秒检查一次所有物理网口的负载情况,如果流量负载高于75%,则尝试将IO最高的虚拟机迁移到其他uplink上。

这个模式仅在分布式虚拟交换机上支持。

优点:

  • 低资源占用,第一做转发的时候只计算一次uplink,与方法1相同。

  • 终于可以感知物理网卡的实际负载了。

  • 不必修改物理交换机配置。

缺点:

  • 与方法1和方法2相同,带宽也被物理端口的速率所限制。

  • 流量震荡,如果被迁移走的虚拟机IO非常高,那么它无论在哪个uplink上都会导致每30秒一次的流量震荡,就这样不停的切来切去,虽然实际上每隔30秒让交换机刷新一次几个端口的mac表也没什么,但多少有点不好意思吧。

5. Use Explicit Failover Order,显式故障转移

没什么好说的,严格按照Failover里配置的网卡顺序进行uplink选择,没有所谓的负载均衡概念。


故障解释

回到故障本身,该故障是由于错误的配置虚拟交换机的Load Balancing模式导致的。交换机上配置了端口聚合,而ESXi的虚拟端口组则选择了默认的基于初始的虚拟端口的路由转发策略。但又是为什么导致了由服务器出去的报文正常,而客户端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大量丢包的现象呢?

参考H3C交换机端口聚合的配置说明,对于未指定的聚合负载配置,默认的负载配置为”packet type-based sharing“,按照H3C的解释,这个模式是按照报文协议,二层和三层的
方式来对报文进行分类,然后进行负载均衡。可如果按照H3C的这个解释,我们之前的故障就不该发生,ping包就不该丢失这么多,因为同样的源/目的IP,源/目的MAC,源/目的端口,应该是会分配到同一个路径上的,应该要么全通,要么全丢,而不是通一半丢一半的情况。

所以说,H3C肯定对于 ”packet type-based sharing“的机制解释有错误。


故障规避方法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无法规避这个故障。端口聚合在设计之初也的确考虑过这个问题,因而可以将聚合端口配置为edge-port,避免因为我们这样的错误配置而导致问题。但edge-port只支持LACP模式,也就是动态模式下才能配置edge-port,而ESXi主机只能支持静态的端口聚合。所以在这样的场景下,我们无法规避这样的故障,只能配置时自己小心谨慎。


打赏

本文链接:https://www.kinber.cn/post/3692.html 转载需授权!

分享到:


推荐本站淘宝优惠价购买喜欢的宝贝:

image.png

 您阅读本篇文章共花了: 

群贤毕至

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