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从传送网开始说起。
传送网是一个“暴露年龄”的词。如果有人经常开口闭口传送网,那么这个人很可能是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老员工。
传送网所说的传送,最初就是指TDM语音信号的传送。
八九十年代的网络,主要是语音通话网络。那时候IP还没有流行,设备与设备之间通信不是用网线或光纤,而是中继线缆(E1线)。那时候使用的通信体系,主要是PDH(准同步数字系列)和SDH(同步数字系列)。
▲E1线,就是以前经常说的2M线(两兆线)
SDH针对语音设计,通道划分的带宽是固定的,具备QoS服务质量保证的能力(反正带宽就这么大,独占)。
随着时间推移,以太网开始崛起,IP和多媒体业务迅速走红。我们的基础通信网络,也逐渐开始转型,从支持语音为主,变成支持数据为主。
SDH技术是针对窄带TDM语音业务开发的。它的带宽太死板,不灵活,利用率低,而且对外提供的接口也很少,非常不适合宽带业务、数据业务。
于是,后来就有了MSTP和PTN。
MSTP,Multi-Service Transmission Platform,多业务传输平台。其实,它就是(基于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在SDH增加了以太网接口或ATM接口,实现IP化接口。
PTN就是Packet Transport Network,分组传送网。
SDH传输的是时隙,最小单元是E1。而PTN传送的最小单元是IP报文。SDH的电路带宽是固定的,IP报文大小有弹性。
从那个时候开始,我们逐渐进入了IP承载时代。通信网的任务,从传送语音,变成了承载多媒体。承载这个概念,开始流行。
所谓承载,那时主要是指IP承载。
承载和QoS有紧密的联系。
早期的互联网一度被认为是非电信级网络,是没有QoS功能的。后来,随着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等技术的引入,IP承载也开始慢慢有了QoS。
4G LTE里面,我们经常说的默认承载和专有承载,GBR承载(Guaranteed Bit Rate Bearer,保证比特率的承载)和Non-GBR承载,其实区别就在于QoS的不同。
传送网的资格老,一直以来都是支撑各类业务网络的基础网络的统称。细抠来说,承载网比传送网更上一层。如果传送网理解为物理层,那承载网就有点数据链路层的味道。
随着IP承载成为主流,传送网和承载网深度融合,人们逐渐把传统的传送网,加上IP承载网,一起统称为“大承载网”,也就是现在我们通常所说的承载网。
至于传输网和传送网,两者几乎90%可以通用互换。
如果放在一起,细抠它们之间的区别,那么,传输网更偏物理,传送网更偏逻辑——
传输网:指由实际信息传递设备组成的物理网络,描述对象是信号在具体的物理媒质中传输的物理过程。
传送网:指完成传送功能的手段,是逻辑功能意义上的网络,描述对象是信息传送的功能过程。
传输网和承载网的关系,可以类比传送网和承载网的关系。不过,传输网的叫法目前较为普遍,有时候甚至超过承载网。
以上是从技术背景的角度来探讨。站在普通通信工程师的角度来说,也有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律。
在通信工程师看来,承载网是和接入网、核心网并列的概念。站在移动通信网或固话宽带网的框架下,提承载网会更多一些。
例如,当很多人在从事同一个项目(某4G或5G项目),项目组内有无线接入网、承载网、无线核心网的成员,我们互相讨论问题和分配任务时,通常会说:“诶,这个由承载网负责一下。”、“那个,承载网那边有没有OK?”
而当数据中断,你搞不清楚具体是哪个地方出问题的时候,就会说:“传输断了,赶紧喊传输查一下”、“有问题,找传输”。
尤其是网管网络出现问题,告警上不去,或者网管界面登不上的时候,又或者BOSS(业务运营支持系统)连不上的时候,这类非用户数据业务的中断,都会笼统称为“传输问题”。
此外,例如光纤被挖断(你也不知道这光纤干嘛用的,或者它影响了很多业务和网络)、传输设备故障(搞不清这设备用于什么目的),也会统称为“传输问题”,都是物理网络的问题。
站在运营商传输工程师自身的角度,自己一般就是负责设备调试(偏维护),只要保证线路是通的就可以了,反正很多网络在使用这个线路,所以,自称传输工程师比较多一点。
设备商传输工程师偏向开通,有时候还归属于某具体项目,负责承载网设备开通调试,偏网元功能实现层面,自称承载网工程师多一点。
当然,这些也取决于个人习惯还有企业认知差异,各个地域也不太一样。没办法,这几个概念太容易混淆,时间长了,越叫越乱,更加分不清了。
好啦,以上就是传送网、传输网和承载网之间的区别,大家都看懂了没?
本文链接:https://www.kinber.cn/post/1178.html 转载需授权!
推荐本站淘宝优惠价购买喜欢的宝贝: